阿里康网
扁平苔藓
快速搜索

口腔扁平苔癣的诊断方法

2015年09月19日

口腔扁平苔癣的诊断方法

口腔扁平苔癣的诊断方法

口腔扁平苔癣的诊断?在皮肤或口腔部位出现苔癣类症状后,很多人会认为是得了什么怪病,而且担心该疾病具有传染性,所以想要判断该疾病,从而了解其危害和治疗。那么,口腔扁平苔癣的诊断?大家一起听听专家的讲解吧。

口腔扁平苔癣的诊断?专家介绍: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粘膜慢性炎症,可以单独发生于口腔或皮肤,也可皮肤与粘膜同时罹患。损害除见于口腔外,也可见于生殖器,指甲与(或)趾甲,但比较少见。中年女性患者较多,但也有在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别的报道。口腔扁平苔藓是最常见的非感染性口腔黏膜疾病,是一种皮肤、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患。

特点:口腔黏膜发生珠光白色条纹,条纹周围充血发红,并出现糜烂、溃疡,病程长,易复发,患者痛苦不堪。多由肝肾不足,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于口而致病。口腔扁平苔藓男女均可发病,多数统计资料表明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不限。从十几岁儿童到六七十岁老人均可发病。但多发于中年。以30一50岁占比例最大。

口腔扁平苔癣的诊断?临床症状:主要特征为珠光白色条纹。白纹可以向各个方面延伸,整个线条不被红纹“切割”,凡白纹稠密时可交织成网状,稀少时可呈树枝状,也可为单线条或绕成环形。类型虽多,但分型并无重要临床意义。损害往往具有明显的左右对称性,粘膜柔软,弹性正常,但有粗糙感,轻度刺激痛。

网状损害:较多见于磨牙区粘膜与前庭沟,常自后向前蔓延,损害区粘膜的柔性与弹性基本正常。病人自觉粘膜表面粗糙,口唇活动时受牵拉与进食时有轻度刺激痛等,这也是同白色角化病的区别。由于扁平苔藓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与固有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所以在白纹稠密区域,特别

口腔扁平苔癣的诊断?是在前庭沟与颊粘膜区域较多发生充血,并形成上皮下水疱。水疱极易破裂而迅速成为浅表糜烂,通常经局部治疗,糜烂即可愈合而白纹重新出现,所以这种局限性糜烂,仅仅是本病的一种阶段性表现,而不是本病的一种特定类型。白纹稀少区域通常也少发生糜烂。单线条可发生在前庭沟、口底舌腹界、唇红与附着龈,环形偶见于颊粘膜。

丘疹:状如针头大小,微隆,偶见于伴白纹的颊粘膜,但不应与皮脂腺异位症(Fordycedisease)相混淆,因为这二者可以同时存在。异位皮脂腺呈淡黄色颗粒,可以丛集或散在,除了非常浅表的外,一般都隐伏于粘膜下,也无自觉症状。唇红部也是异位皮脂腺的好发区域,一般上唇多见于下唇。

口腔扁平苔癣的诊断?斑块:圆或椭圆形多见,常位于舌背中份或两侧,基本上保持对称,但也可为单侧性。损害区乳头消失而平伏。方块型偶见于有吸烟史者的颊粘膜与(或)附着龈,实际上是一种少见的白色角化病,故戒烟后斑块逐渐消失而白纹重现。

口腔扁平苔癣的诊断?水疱:一般为粟粒状,多见于软腭,但也可发生于其它部位。水疱容易破裂,在一昼夜间又重新出现。

糜烂:糜烂型常见,范围相当广泛,几乎可遍及整个口腔粘膜。虽然,在某些区域尚可隐约显示白纹样损害,由于没有典型表现,故不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附着龈的糜烂常可见残留的疱壁,状如“上皮剥脱”,这种具有剥脱性的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炎症性疾病(天疱疮、类天疱疮等),所以旧称“剥脱性龈炎”,现在已不作为独立存在的疾病。本型对于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常具有对抗性,必须进行全面的系统性检查,以免贻误诊断与治疗。

口腔扁平苔藓的诊断依据主要有:口腔扁平苔藓中年女性稍多于男性,口腔粘膜病变的病损特征是在角化病损之间有红色充血的或正常的粘膜,它“镶嵌”在灰白色的角化斑块或条纹中,形成为网络状或线路状。口腔病损常常为对称性。若用放大镜细细观察,其病损则表现为白色细线条或针帽大小的丘疹,并组成网状、线条、环形、斑块等各种图形。具有以上典型症状的病人不难作出临床诊断。但如果病程反复,时间较长,或有水疱、溃疡、糜烂等损害时,则需依据活检或其他诊断方法来与另外一些粘膜病鉴别。

口腔扁平苔癣的诊断?看完上面的介绍后,相信大家一定了解了。友情提示:当患者出现该疾病症状后,请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避免病情给自身带来更多伤害。若您想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请直接点击专家咨询。

相关阅读